2016年12月14日下午,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周林以“榜样”为主题,在理科楼713会议室为学院青年教师讲授“两学一做”专题党课。
周林解读了“榜样”的内涵,并结合《党章》第二条共产党员必备条件,阐述了共产党员应该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始终保持先进性,发挥榜样作用。
周林回顾了学院发展历史上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他们有满怀爱国情怀、抛弃国外优越生活、乱世中科技救国的电机系拓荒者税西恒和冯简教授;有“呕心沥血做科研、三尺讲台谱春晖”的江泽佳先生;有为师楷模、治学典范、大爱一生的孙才新院士;有积极反内战被通缉仍锲而不舍完成学业的热血青年冯三义。
税西恒,电机系第一任系主任。1912年,怀揣着实业救国的理想,漂洋过海,远赴德国留学。在获得德国国家工程师资质后,毅然放弃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回到祖国。1925年建成了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个水电站——四川泸州济和水电站,1932年建成重庆第一个自来水厂,该水厂目前依然在运行。1935年12月至1937年,任电机系主任期间,多方延揽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任教,亲自讲授《电气工程》、《设计制图》、《实验工学》等课程;为解决工具书奇缺和师生经济困难的问题,自费印制数百册德文《科技手册》,送给师生。
江泽佳先生,电机系第七任系主任,重庆大学首个博士点理论电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江先生一生严谨治学,勤于思考,细心研究,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成功地运用于教学和教材编写的实践和培养青年教师中,对我国高校电工类课程及教材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带领我院理论电工学科在教材及专著撰写方面取得卓越成果。他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严于律己、一丝不苟的作风,对电机系的教师和历届学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江先生一生竭力奉献,无怨无悔,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生活相当简朴,省吃俭用,却将个人收入10多万元捐赠给学校;他生前留下遗嘱将遗体捐献祖国的医学事业,去世后不举行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努力崇明德,随时望景光”是江先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写照。
孙才新,电机系第十一任系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孙院士将一生献给高电压事业,将学院“高电压工程”学科白手起家而做强做大,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严师慈父。临终前,孙院士在自己的自传中写道:“大恩与我的,是共产党,是新中国,给了我一个农村孩子读大学的机会;大义与我的,是我最心爱的重庆大学,是重庆大学诸多的老师、兄长、同学以及学生,授我以知识,教我做人。”一位为国家科学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的院士,一位为推动学校发展殚精竭虑的副校长,只字不提自己的贡献,却充满着对党、对祖国、对学校和对师长同事学生的感恩,这正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却不求回报的光辉典范。
周林介绍了以江泽佳先生、孙才新院士为代表的两个团队“传、帮、带”优秀传统和示范引领作用,分享了两个团队中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们(包括周守昌先生、吴宁教授、蒋兴良教授等)的感人故事。
党课结束后,与会青年教师展开热烈的讨论,并结合自身实际和具体工作分享了体会和感受,表示学院榜样令人感动和敬佩,对老师和学生都是很好的教材,未来将努力传承榜样精神,向榜样看齐。
周林指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把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全体党员拓展,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周林强调,学院是大家的,学院的未来是属于青年教职工的,希望通过学习,树立起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青年学者精神风貌,以“四有”教师标准要求自己,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心聚力推动学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