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简介: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教育部重点打造、覆盖全国高中以上学校和师生的最大规模双创大赛,其参赛成果已被教育部门列入多项考核指标,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纽带。同时,也是学校“双高”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各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鼓励和号召全体师生积极参赛,充分发挥各产学研平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作用,培育团队,挖掘项目,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学分积累转换机制,推进教学改革,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
参赛项目要求:
1.学校鼓励科技型创新创业项目的团队(实体)参赛,倡导参赛项目落实与国家产业政策引领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与就业方向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参赛项目的创新性的技术、产品、服务模式或商业模式以及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要求具有较高的营利性、成长性和解决就业的能力或潜力,并有一定投资价值或社会价值。
2.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制造业,包括先进制造、智能硬件、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领域生产加工、维护、服务;
(2)“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下一代通讯技术等;
(3)“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4)“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家政服务、养老服务、食品安全、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健康服务、交通、社区服务等;
(5)“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参赛组别:
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
赛程安排(以2020年为参考):
1.校赛(6月-7月)
(1)在6月份,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进行报名。参赛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
(2)在6月下旬、7月上旬,举办初赛、决赛等,确定市赛第二批候选项目。
(3)在7月中下旬,市赛第一批、第二批候选项目共同参加专题培训和专项考核,竞争获得市赛参赛资格。
2.市赛(7月-8月)
由市教委主办,由市赛组委会组织,包括网评、答辩等环节,遴选出参加国赛项目。
3.国赛(11月上旬)
由教育部等12个国家部委主办,由国赛组委会组织,包括网评、金奖争夺赛、冠军争夺赛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