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马林村的七月,正是老乡们辛勤播种逐渐丰收的时节,苗高树长,仓箱可期,甚是喜悦。而在2017年7月18日的清晨,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六名志愿者,也随着初生的旭日,开始了今日科技支教的准备。 早上随当地居民一同吃过早餐后,志愿者们马上投身于“科技教室”的布置工作之中。志愿者们根据学生的情况,并结合科技实验课堂灵活性高、互动性强、知识面广等特点,将其布置成一个开放式的互动课堂,更加方便了志愿者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
![](/__local/F/F6/51/A53F4B2337E3BAA7E72210418B0_930F5398_E34F.jpg?e=.jpg) 在当地村委会帮助召集留守儿童的同时,志愿者们还利用幼儿园教室中的移动小黑板制作了“趣味科技实验”的宣传黑板报。“电气工程”和“趣味科技”等字眼,加上手绘的飞机和天平图案,黑板报很快引起了附近孩子们的兴趣。一名小学一年级的男孩甚至直接跑到了志愿者身边提问:“老师,你要带我们做什么实验啊?我从来没做过实验。”面对小男孩好奇的目光,志愿者索性就地坐下,和他肩并肩,开始耐心地介绍本次的科技支教课程。两人温馨的互动很快吸引了更多的小朋友参与到讨论之中。
![](/__local/3/16/CC/D700E941B4FBC0BF932B563B479_3D0AF1AC_C54B.jpg?e=.jpg)
![](/__local/1/90/9F/F1C03C06E3621525944C9236D6B_8B3AFB45_C692.jpg?e=.jpg) 看到孩子们对课程的兴趣渐渐增加,志愿者们决定提前为在场围观的孩子们上一堂“科技体验课”。对教案早已烂熟于心的志愿者们无需过多准备,当即选取了互动性高、操作简单且效果明显的小实验——模拟飞行器制作。卡纸剪裁、粘贴、联系生活实例介绍,志愿者在为孩子们简要介绍模拟飞行器的同时,迅速做好了实验模型。造型简易的小飞行器迅速勾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而飞行器“一飞冲天”的瞬间,更是引起了孩子们的惊叹。“好厉害!”——夹杂着乡音,孩子们纷纷感叹着涌向志愿者,争着进行“试飞”。迎着阳光,伴随着孩子们和志愿者们交错的笑声,本次的“科技体验课”顺利结束。
![](/__local/4/C1/47/74AC96BC73A5B0530D594123EB1_AAE6BF87_BEE3.jpg?e=.jpg)
![](/__local/0/3D/3B/315EB1982C2A9C0788E53B1E0B7_717110B5_CC35.jpg?e=.jpg) 晚上,正当志愿者们准备关上幼儿园的卷帘门继续夜间工作时,附近玩耍的几个小朋友纷纷跑上前来向志愿者询问明天正式课程的实验内容。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目光,志愿者们想起了昨天探访老乡时所见孩子们的艰苦生活状况,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更加深切的责任感。随着科技支教活动的正式开始,志愿者们将秉承本次“三下乡”科技支教活动“精准扶贫·爱心筑梦”的宗旨,用自身的学识和志愿服务热情,努力发光发热。
![](/__local/A/5F/5E/6BEC8B1E47144C635D921AE31DF_3D5E9E90_B6A1.jpg?e=.jpg) 山间丛木挺拔,而孩子们心田中的科技梦,也含苞待放,等待丰收。 |